《詩經》,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,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,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,現存305篇,分《風》160篇,出自各地的民歌;《雅》105篇,分《大雅》《小雅》,多為貴族祭祀之詩歌;《頌》40篇,則為宗廟祭祀之詩歌。
《詩經》作為禮樂文明的精神之花,記載著先民對社會生活的歌唱,書寫了中華文化的燦爛篇章,表達中國人自古以來求真、向善、達美的共同心聲。
相傳孔子整理三百零五篇詩歌,將其寫成《詩》,本期內容以“大毛公”毛亨、“小毛公”毛萇,傳《毛詩》的視角,演繹《詩經》的故事。
古人云:饑者歌其食,勞者歌其事。百姓看到什么就歌什么。所以在《詩經》里我們可以看到祖先生活的樣子,我們也可以看到祖先的精神世界。
PART01
八月剝棗,十月獲稻。為此春酒,以介眉壽?!队娘L·七月》
西漢初期,毛萇在河間一帶傳詩,在他的影響下當地人皆善《詩》。
戰國末期,魯國戰爭不斷,生民家破人亡,流離失所。毛亨是一個孤兒,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被趙父所救,收養于家中,教其學《詩》。
趙父曾帶領諸多學子學詩,而《七月》就是描述百姓一年的勞作,有勞動才會有豐收的畫面,毛亨一直跟隨趙父學《詩》至青年時期。
PART02
豈曰無衣,與子同袍。王于興師,修我戈戟,與子偕作?!肚仫L·無衣》
戰國末期,楚國侵略魯國,熱血男兒,自當挺身而出,應當報效國家。毛亨應征入伍,守衛家園,在戰場上體驗了生離死別,隨行的一眾師兄皆為護他而死。
從戰場回來之后,家園已是斷垣殘壁,親人均死于亂兵劫掠。從此再次成為一個孤兒,四處躲避戰亂,也正因此得以在四方游學。直至遇見毛萇,才有了尋找安定家園的想法。
《無衣》正是體現了戰爭時期戰士的高昂士氣和樂觀精神,是人們愛國主義精神的體現。
PART03
誕后稷之穡,有相之道。茀厥豐草,種之黃茂。實方實苞,實種實褎,實發實秀,實堅實好?!洞笱拧ど瘛?/p>
毛亨與毛萇一起尋得落腳之地后,結廬修書,開荒種地。毛亨帶領一眾弟子開墾荒地,改善田地,在耕作間、在休息時、在收獲時……教人學《詩》。
毛萇在其影響下,也成為了傳《詩》的繼承人。
《生民》便是形象的描述了后稷教人耕種的畫面,反映出當時的農業生產的情況。
《詩經》是禮樂之文、德義之府、也是心靈之歌,民族回首,必見《詩經》。